查看原文
其他

长三角一体化之环杭州湾大湾区 ——大都市圈系列研究之五

2017-07-27 李慧勇吴金铎 申万宏源宏观


文:申万宏源宏观 慧勇、吴金铎


结论或者投资建议: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上,还有另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是以上海为龙头,上海、杭州、宁波为三大空间顶点,“1+2+3+X”空间布局的湾区。1即上海湾区龙头,2即杭州和宁波两大极核,3即舟山、嘉兴、绍兴三大协同空间,X即所有辐射的沿海和腹地空间。


环杭州湾区构造及产业特点:资本和金融优势的上海+互联网产业杭州+国际化港口宁波。上海是全球金融中心和改革的窗口,拥有巨大的资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将作为杭州湾大湾区的发展核心与优势。杭州拥有阿里巴巴总部,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新一代智能化技术的信息产业在杭州蓬勃发展。宁波,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制造业重镇,宁波也是国际化港口名城和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类似于珠江三角洲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大湾区是长三角一体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水平上略胜杭州湾区,但区域协同上环杭州湾优势更突出。粤港澳大湾区以广州、香港、澳门为顶点,包括11个城市。与之相对应,环杭州湾大湾区以上海、杭州、宁波为顶点,包括舟山、湖州、嘉兴、绍兴等城市。从湾区整体情况来看,2016年环杭州湾大湾区的GDP为58999.65亿元,粤港澳大湾区GDP为93140.8亿元,分别占全国GDP的7.9%和12.5%。从占地面积和人口来看,粤港澳地区都要稍占优势。两大湾区的人均GDP分别为10.7万元和13.7万元,粤港澳稍胜一筹。环杭州湾大湾区较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明显优势,是政策的协调及实施协同性更好,湾区内部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的相对阻碍较小。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部区域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贸易制度,这对湾区的治理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湾区内部协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区内部融合进程及隔阂程度的影响。杭州湾大湾区内部文化同根同源,近年来发展政策相对统一,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均衡,这非常有利于湾区经济的协同性发展。


湾区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具有较大的投资前景: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电商、物流和商贸服务业、服务、技术、品牌等进出口贸易

     

目录


1.除了粤港澳,中国还有另外一个较大发展潜力的湾区

2.环杭州湾大湾区优劣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比

    2.1 环杭州湾区收入差距较粤港澳湾区小

    2.2 环杭州湾的新兴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2.3 经济体量上环杭州湾还不具备粤港澳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竞争力

3.湾区内政府重点发展的领域具有较大投资前景

    3.1高新技术研发是湾区经济的活力来源

    3.2互联网电商集聚湾区,形成接地气的消费增长点

    3.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支持物流和商贸服务业

    3.4借自贸区优势,传统贸易向资本、技术、服务和品牌输出倾斜

 

正文


1 除了粤港澳,中国还有另外一个较大发展潜力的湾区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重要的增长动力源。从中国区域经济既有的格局来看,还有另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湾区——环杭州湾区。


2005年浙江省出台《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首次提出了环杭州湾地区的发展规划。2009年,根据《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定》,宁波杭州湾新区定位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12年之后,2017年6月12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浙江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支持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2017年7月12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应勇与到访的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举行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韩正表示,“上海将全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环杭州湾区是以上海为龙头,上海、杭州、宁波为三大空间顶点,“1+2+3+X”的空间布局的湾区。1即上海湾区龙头,2即杭州和宁波两大极核,3即舟山、嘉兴、绍兴三大协同空间,X即所有辐射的沿海和腹地空间。上海是全球金融中心和改革的窗口,拥有巨大的资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将作为杭州湾大湾区的发展核心与优势。杭州拥有阿里巴巴总部,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新一代智能化技术的信息产业已在杭州蓬勃发展。宁波,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制造业重镇,宁波也定位于打造国际化港口名城和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类似于珠江三角洲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粤港澳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是在长三角一体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又一个湾区。



2 环杭州湾大湾区优劣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比


2.1 环杭州湾区收入差距较粤港澳湾区小


环杭州湾大湾区以上海、杭州、宁波为顶点,包括嘉兴、绍兴、湖州和舟山,共计7个城市。湾区内7个城市面积一共约5.2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大陆国土面积的5.41%。常住人口共约55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92%;经济总产值约5.90万亿元(按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均价计算折合美元约0.89万亿),占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74.4万亿人民币(不包括港澳台)的7.9%。


粤港澳大湾区湾区内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大陆国土面积的5.85%(不包括港澳台)。常住人口共约6800万,占全国总人口(不含港澳台)的4.85%;经济总产值约9.31万亿元(按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均价计算折合美元约1.4万亿),占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74.4万亿人民币(不包含港澳台)的12.5%。


粤港澳大湾区以广州、香 44 34214 44 15264 0 0 1044 0 0:00:32 0:00:14 0:00:18 3293 44 34214 44 15264 0 0 948 0 0:00:36 0:00:16 0:00:20 2987、澳门为顶点,包括11个城市。与之相对应,杭州湾大湾区以上海、杭州、宁波为顶点,包括舟山、湖州、嘉兴、绍兴等城市。

从湾区整体情况来看,2016年环杭州湾大湾区的GDP为58999.65亿元,粤港澳大湾区GDP为93140.8亿元,分别占全国GDP的7.9%和12.5%。从占地面积和人口来看,粤港澳地区都要稍占优势。两大湾区的人均GDP分别为10.7万元和13.7万元,粤港澳稍胜一筹。




从湾区内部GDP情况来看,环杭州湾大湾区内部GDP最高的是上海、杭州及宁波三个顶点,且上海以绝对性的优势领先于后两者。而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GDP最高的是香港,深圳和广州,香港、澳门领先于内地,相对均衡且整体水平非常高。


从湾区内部的人均GDP情况来看,环杭州湾区内人均GDP最高的是杭州(12.03万元),甚至超过了上海(11.37万元)。这主要是由上海人口基数较大所致,尽管GDP总量是其他地区的两到三倍,但上海的人口大致是其他几个城市的总和。环杭州湾人均GDP 最低的城市是湖州(7.54万元),环杭州湾内部人均GDP方差为2.8,说明湾区内部的贫富差距并不明显。相比之下,粤港澳地区人均GDP最高的是澳门(47.7万元)、香港(30万元)和深圳(16.4万元),前两者几乎为后者的2倍,且湾区内部的人均GDP方差为12.18,远远大于环杭州湾区方差2.8。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内部贫富差距比环杭州湾大得多,这主要是因港澳地区与内地收入差异导致。



2.2环杭州湾的新兴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长三角的未来在杭州湾。以上海为龙头,连带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等六市的环杭州湾区,无论从产业基础,还是区位优势上都有巨大发展前景。


环杭州湾区的新兴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环杭州湾北边集聚了一批经济开发区:上海临港新城、嘉兴港区、海宁连杭经济区、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滨海新城、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余姚滨海新城、宁波杭州湾新区、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物流枢纽港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杭州湾区位优势及港口发展优势明显。环杭州湾区内部港口集聚,且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是可以匹敌粤港澳大湾区内深圳港的世界重要集装箱港口。


环杭州湾大湾区相较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明显优势,即政策的协调及实施协同性更好。环杭州湾大湾区由一个直辖市和浙江省的6个市组成,且浙江省目前正积极推进全面对接上海,嘉兴市更是被设立为全面对接上海示范区。因此,湾区内部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遇到的相对阻碍较小。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部区域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贸易制度,这对于湾区的治理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湾区内部协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区内部融合进程及隔阂程度的影响。环杭州湾大湾区内部文化同根同源,近年来发展政策相对统一,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均衡,这非常有利于湾区经济的协同性发展。而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的政治制度,港澳地区与内地城市隔阂较深。湾区内部发展不平衡,香港是相对更加成熟的市场,但是珠江三角区城市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不同的市场,发展机会不均等,容易导致内部矛盾。


2.3经济体量上环杭州湾还不具备粤港澳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竞争力

 

虽然杭州湾大湾区相比于粤港澳大湾区优势非常明显,但它存在的劣势也很清晰。从人口数量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6800万人,超出环杭州湾大湾区300万人,人口优势明显。从经济总量上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为9.3万亿元,占全国总GDP 的12.5%,是环杭州湾大湾区GDP总量的1.5倍,完全具备了与世界级湾区相匹配的经济总量。


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它是内地和香港的融合的大平台,也是中国开放的重要窗口,这已经超出了环杭州湾大湾区的跨行政区域协同发展的范畴,同时更是跨政治制度合作与融合。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倾斜力度和开放程度将是环杭州湾大湾区不能企及的。


产业结构上,粤港澳比较接近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其中澳门、香港、深圳和广州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而环杭州湾除了上海和杭州服务业优势相对明显,其它城市如宁波、嘉兴、绍兴产业结构还是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与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差距。




3 湾区内政府重点倾斜的领域具有较大投资前景


3.1高新技术研发是湾区经济的活力来源


上海作为环杭州湾大湾区的龙头,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发展对整个湾区的创新型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筹划国家实验室,集聚创新单元、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促进高精尖端新科学新技术的研发,为高新技术的孵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拥有环杭州湾大湾区其他6个组成城市的浙江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支持宁波、温州、嘉兴、金华、舟山等地加快建设科技城等创新平台。杭州也在积极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这些措施将有效推动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增添了湾区经济活力。


3.2互联网电商集聚湾区,形成接地气的消费增长点


杭州作为环杭州湾区的主要组成城市,其互联网相关企业在湾区内非常活跃,除了阿里巴巴,还有网易和华为。还有女性消费电商界的龙头企业美丽联合集团,估值已经超过十亿美元,成为了一家新的大电商。母婴市场巨头的贝贝网,也早已迈进杭州市场。杭州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领头羊城市之一,产生了许多互联网巨头企业,是湾区内重要的消费增长点。


同样的粤港澳大湾区之内,广州互联网企业已有3000多家,如著名的唯品会、酷狗音乐等。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排行榜中,广州共有8家企业入榜。互联网电商是新消费经济的重要载体,杭州湾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方面都拥有着雄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吸引投资的重要亮点。


3.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支持物流和商贸服务业


2017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上海为了加快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军工路高架等工程,加快建设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沪通铁路上海段、北横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商务服务业方面,加大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建设,启动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功能区,加快世博园区、前滩等区域开发建设,黄浦江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贯通开放。


201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浙江省完成宁波舟山港与嘉兴港、台州港、温州港、义乌陆港的资产整合,省海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一体运营,省交投和省铁投集团合并重组,质监系统事企分离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预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打通联通江西、福建的断头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至城区地铁专线、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泰段、京杭运河二通道、杭绍台铁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开工建设。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7年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围绕陆海资源统筹,高标准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圳湾总部基地、大鹏湾国际生态旅游区、国际生物谷等建设,不断强化福田、罗湖、南山商务中心功能,着力打造盐田、宝安、坪山中心区和大空港、北站商务区、光明门户区、大运新城等新的商贸服务中心,形成片区协调互动的湾区经济发展形态。


3.4借自贸区优势,传统贸易向资本、技术、服务和品牌输出倾斜


两大湾区贸易发展一直是中国的前沿。从2016年杭州湾大湾区各城市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全年上海进出口总额5233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进口20683.76亿元,增长5.1%;出口31651.09亿元,增长2.1%。宁波市进出口总额6262.1亿元,增长0.9%,其中出口4359.4亿元,下降1.4%;进口1902.7亿元,增长6.5%。杭州市进出口总额4485.97亿元,增长8.7%。其中,进口总额1172.17亿元,增长14.6%;出口总额3313.80亿元,增长6.7%。整体看来,2016年三大顶点城市的进出口都呈现增长态势,且增速显示也比较可观。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目标是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贸易国际地位相匹配、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监管模式,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扩大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推进“区港一体化”。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贸、金融等合作,支持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引进外资工作,鼓励在沪跨国公司拓展贸易、研发、结算等全球营运功能。


浙江省则提出要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以油品全产业链为特色,着力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积极推进宁波梅山新区、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规划建设。深入推进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网上丝绸之路”。


环杭州湾大湾区现今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看,其目标是要打造全球贸易中心和“网上丝绸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要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输出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输出资本、技术、管理、服务和品牌。




相关研究


1、20170601,中国改革与开放的杠杆:世界级大湾区之粤港澳——大都市圈系列研究之四

2、20170428,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的优势及投资启示  ——大都市圈系列研究之三

3、20160705,掘金首都行政副中心——大都市圈系列之二

4、20160525,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与投资机会——大都市圈系列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